发布时间:2023-07-30浏览次数:935
中新网广州11月28日电(王华 孙志兴 子昕)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28日向媒体开放试乘。其间,广州地铁集团透露,七号线二期、五号线东延段将于年底开通试运营,串联起广州东西区域,未来可连接三座城。
即将于年底开通的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28日向媒体开放试乘。图为七号线二期车站。王华 摄
当日向媒体开放的是七号线二期列车和两个车站。车站装修以“青绿山水”作为设计主题,以蓝色系为主色调,配以黄、橙等撞色搭配,时尚明亮,并取消了天花的界限,把土建及机电设备纳入到装饰范畴,更彻底地释放了站内空间。
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28日向媒体开放试乘。图为其中一个车站站厅。王华 摄
据悉,两条新线已先后开展了车辆、信号、通信等共计1004项调试,为开通运营做足准备。
此次即将开通的两条新线,七号线二期是实施广州“东进”空间发展战略的交通骨干,开通后将与七号线一期贯通运营,有效缓解番禺、黄埔片区交通拥堵;五号线东延段则与既有五号线有机结合,贯穿广州中心城区,为未来西向佛山、东接东莞,串起三座城做好准备。
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28日向媒体开放试乘。图为车站站厅智能客服中心。王华 摄
据广州地铁集团宣传部媒体关系主任温美春介绍,七号线二期全长约22公里,采用地下方式敷设,起于现七号线一期的大学城南站,设深井、长洲、洪圣沙、裕丰围、大沙东、姬堂、加庄、科丰路、萝岗、水西、燕山等11座车站,其中8座为换乘站,将衔接4条既有线和4条规划线。五号线东延段全长9.8公里,从既有五号线文冲站向东延伸,设双沙、庙头、夏园、保盈大道、夏港、黄埔新港等6座车站,与东莞市仅一江之隔的黄埔新港站还预留了继续向东延伸与东莞地铁换乘的条件。
经试乘可测算出,七号线二期从燕山站到大学城南站全程约30分钟,到顺德美的大道站约80分钟,不仅有效缩短了黄埔至番禺的通行时间,也进一步提升了广佛同城化水平。此外,在东延段开通后,五号线将按长短线模式运行。(完)
中新网长春11月28日电 题:从区域创新增速排名看吉林如何破局而上
就创新而言,吉林有着强劲动能。近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排名上升的地区有10个,吉林省排名上升6位,上升幅度全国最大,位列第一。
如今,创新要素在吉林集聚,如何在创新如林的科技省份集群中实现跨越式突破?吉林省通过科技攻关、政策赋能、人才驱动三种“解法”给出了答案。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自主研发制造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资料图)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供图
科技攻关 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不久前,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自主研发制造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亮相后火爆出圈。
据了解,这款新型无人机采用全球首创的双飞翼+多旋翼的气动布局,科研团队掌握了从驱动系统、传感器数据融合、飞控系统及算法等全技术链路,创新性地实现无人机在零下40℃、海拔5500米,以及在七级强风中正常起降飞行的多项无人机性能极限。如今,这款无人机即将走向产业化。
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强大的科研创新实力正在为老工业基地吉林产业爆发赋能。
长春光机所孵化出来的“产业新星”——吉林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卫星“吉林一号”运营商,其运营在轨卫星达到108颗,自主研发的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开发出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快激光精密加工系统,已在清华大学、华为公司等多地投入应用,成功替代国外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设备。
以长光卫星为链主、龙头,一批光学、卫星产业上下游科技企业也逐渐成长起来,有的成为业内知名的“小巨人”。
吉林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吉林省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416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出青绿荧光透明陶瓷,填补该领域国际空白;研发的全固态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激光雷达关键核心技术。
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吉林省三年来累计投入3.58亿元,实施了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智能制造等17个重大科技专项,全力争取在高端芯片、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率先突破。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一号”系列卫星模型。(资料图)李丹 摄
政策赋能 创新平台集聚成势
一系列政策相继落地,激励着吉林的科技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吉林省科技厅启动了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出台系列“松绑减负”政策,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设立了杰青、优青专项,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为更好地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吉林省出台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免申即享”“破茧成蝶”“科创专员(科创副总)”、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惠企政策。此举也加速了创新成果的高效产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吉林省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50户,较2022年增长152.2%。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数据快报》显示,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幅8月份和9月份连续两个月排名全国第一。
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集团围绕安全生产、运行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了广泛性的科技创新工作,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至今已获得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该负责人说。
创新平台的集聚成势,是创新策源力被激活的关键。在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吉林省首创对全国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和人才引育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打造以长白山实验室、三江实验室“两室”,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两院”为引领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人才驱动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打造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是吉林与其他省份实现“创新并跑”,且不掉队的关键一招。
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吉林大学马琰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学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有数据显示: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吉林省各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校友当选院士共49人。
吉林省教育部门更是紧紧围绕吉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了“高等学校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工程”,有组织地开展人才的培养,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有组织地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打造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组织推动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已经建设了114个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支持了一批对接企业技术需求的科研项目。
吉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吉林省将继续实施高素质科技人才培育跃升行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育留用”。支持优秀科技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企业关键技术研发、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扩大“科创专员”选派规模,发挥集群效应,全面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在创新生态构建与完善的同时,吉林省不断实现创新成果的高效产出。吉林省科技厅表示,下一步,该省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不断做好科技创新供给和科技成果转化产出两篇文章。(完)